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我爱我的家乡,想为家乡做点事情,这是我返乡创业的初心。”暑假里的一天,在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县)的乡村振兴帮扶馆内,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以下简称“三都班”)首届毕业生潘晓优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我们想通过学到的知识,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在大师姐潘晓优的办公室,“三都班”22届毕业生杨贵昌和25届毕业生吴书航讲述了正在准备的创业构想。
“如果不去‘三都班’学习,我的人生可能和家乡很多女孩一样,进厂打工,然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如今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继续读书的“三都班”23届毕业生杨再燕说。
“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是由广州市黄埔区政府、贵州三都县政府和广州岭南教育集团、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共建的三年全免费的“智志双扶”项目,自2018年起,已连办7届,累计培养三都等地少数民族建档立卡户学生343名,实现就业率100%。
记者近日来到三都县探访,了解“三都班”少年的成长故事,见证职业教育“智志双扶”模式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的生动实践。
从大山到大城市:八年培养逾300名学生
从地处黔南州南端的三都县站乘坐高铁出发,列车一路行经贵州、广西、广东,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最终抵达广州南站。
2018年9月开始,每年的开学季,来自大山里的“三都班”学生就是沿着这条贵广铁路走向广州的校园。
作为第一届“三都班”的大师姐,潘晓优回忆起了当年如何成为“三都班”学生时的情景:“2018年高考完的夏天,我正和同学一起在山坡上放牛,突然收到舅舅发来的短信,说‘三都班’第一年招生,学生在读期间不仅学杂费全免,每月还发放1000元的补贴。当时我家的经济压力比较大,一听有这么好的事儿,有机会能走出大山,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第一次独自外出、第一次坐高铁……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一切既是新奇的体验,也是很大的挑战。潘晓优还记得刚入学时的各种窘境。此外,由于很少接触电脑,她学习电商专业也遇到了困难。“老师很用心,经常给我们几个学生开小课,教我们打字和怎么用网络,我还学会了PS等各种设计软件。”
渐渐地,潘晓优适应了新生活,顺利完成了两年的专业学习。第三学年,她来到设于学校内的“黄埔帮扶馆”实习,主要从事采购工作,运用所学的电商技能销售黄埔区对口扶贫协作帮扶地区的帮扶农副产品。她工作勤奋认真,经常和同事一起加班到凌晨。“三都班”三年的学习,让潘晓优初步完成了从学校到创业的知识储备。
八年来,一届届“三都班”的孩子,就是这样走着和潘晓优一样的路。
2025年新学年将至,第八届“三都班”已经完成招生工作。家住移民新区的石银萌成为2025级美容保健专业新生。
在潘晓优的领路下,记者来到石银萌家。石银萌认真听着老师及师兄、师姐的介绍,听他们分享在岭南的学习和生活,对路程和未来注意事项的叮嘱,和他们交流着心中的疑问,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从广州回到贵州:用技能为家乡带货
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秘书长何淑莹告诉记者,“三都班”的创办目标是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致力培养“用技能助力家乡振兴”的新生力量。
这个目标在历届“三都班”的孩子身上得到了实现,许多毕业生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与此同时,尝试用技能改变命运的“三都班”的孩子们,也在思考如何用技能反哺家乡。
返乡创业,是偶然的机遇,也是必然的选择。2020年12月,在黄埔区和三都县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潘晓优与“三都班”同学杨再高一起创办了贵州丰收年电商科技有限公司。他们起初重点开发虫草花、羊肚菌、黑木耳、茶树菇等产品,后面又增加了马桑菌、丑耳。“我们抱着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潘晓优的公司年收入达500万元,并带动了当地妇女就业。产品需要包装时,她会请社区的阿姨们一起帮忙,后者一天能有近百元的收入。潘晓优告诉记者,公司如今是“三都县城南社区巾帼众创空间”,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建有一个小直播间,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直播带货的场地,也可以培训直播带货人才。
走出大山又重回大山,潘晓优的人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她看来,拥有一技之长,不管到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她也希望带动更多的学弟、学妹入行,一起为家乡带货、代言。
在潘晓优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三都班”另两位毕业生杨贵昌和吴书航。吴书航也曾在“黄埔帮扶馆”实习,学习了电商营销的一些实际经验。杨贵昌毕业后回到三都开过网店,积累了实战经验。如今,两人正运用学到的电商技能,携手创业,立志将黔南州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0级学生杨再燕在广州就读期间展现出了电商直播方面的才能,并参加了助农直播,推介家乡贵州的特色农产品。“首次在大型公开平台上为三都槽辣椒、都匀幺妹花生、独山土鸡蛋等优质农特产品代言,我深刻体会到直播电商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力量。”为了实现创业梦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杨再燕从“三都班”毕业后又继续深造。
从输血到造血:“智志双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新学年将至,“三都班”第八届的46名新生即将开启新的学习生活,报读专业覆盖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美容保健等领域。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都班”学生在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的3年期间,学费、杂费、技能培训和考证费全免,毕业包推荐工作,返乡创业的毕业生发放资助。每名学生三年培养周期内人均投入约6.7万元,广州市黄埔区财政为每生每年提供经费保障,广州岭南教育集团与岭南技师院对学生实行学费、杂费减免,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配套资助每生每年交通及生活补助2500元、累计投入约200万元。“粤、黔两地政府的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岭南基金会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形成合力,共同构筑了人才回流、产业兴旺、乡村温暖的良性生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返乡创业的“三都班”学子,从学校到两地政府,从企业到父老乡亲,各方都尽力爱护扶持,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正是所有这些奋斗、关怀和帮助,共同汇聚成一股致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灵菲配资-灵菲配资官网-证券配资风险-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